药品和小票批号不一致,药店或遭2-5倍罚款

2016-10-07

当前位置: 首页 / 新闻动态 / 行业新闻

在商洛山阳县一家药店,细心的王先生发现药品上的批号和购物小票上批号竟然不一样。上网一查,他竟然买到了显示流向北京医院的药品。

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
1、药店违规销售处方药,且药品来源不明

8月29日上午,知情人王先生称,在山阳县城一家名为悦康医药的店面,购买处方药不需要医生开具的处方就能直接购买,而且药品的来源渠道存在问题。王先生称,他到这家药店购买了施慧达、脑心通胶囊等两种处方药,工作人员并没有询问处方。

——商洛王先生与记者对话

商洛王先生:“我在山阳悦康药店购买了好多药,有阿司匹林、施慧达、脑心通胶囊,回去的时候我才发现,药上的批号和小票上的批号都对不上。”
       记者:“这会出现什么问题呢?”
       商洛王先生:“他那个药是没有入账的药,不是从正规商业(渠道)来的药,是从其它地方收购过来的药在这个药店卖。”

经过核对销售单和药品,记者发现药品和小票的批号不一致。

于是,王先生在网上查询了所购药品“施慧达”的信息,显示已流向“国药控股北京有限公司”,这让人一头雾水。

为了解真实情况,记者来到王先生购药的这家“悦康医药”,试图购买处方药,而销售人员并没有向记者索取医生处方,记者购买后,发现王先生反映批号不一的情况的确存在。

2、记者暗访

——山阳悦康医药销售人员与记者对话

山阳悦康医药销售人员:“53.8(元)。”
       记者:“药的批号咋和小票(上药的批号)不一样呢?”
       山阳悦康医药销售人员:“我不知道,我光收银,那是其他人的事。”

按说每种药品都有批号和留下信息,我是通过扫描药品上的电子监管码才查询到药品流向,结果不一致肯定有问题。”王先生怀疑,药店销售的这批药有问题。

为了验证王先生的说法,华商报记者进行了暗访,在药店记者购买了同样的药品,工作人员确实没有询问医生处方单,查询药品流向正如王先生所述。记者询问为何批号和药品流向地不一样的疑问,工作人员称她不清楚。

随后,记者在山阳县食品药品监察大队,向工作人员及时反映了这一情况,办公室人员告诉记者,大队长张婉开会去了,其他监察人员也都在外工作了,没人查处。

——山阳县食品药品监察大队与记者对话

记者:“(监察大队)下午没签到?”
       山阳县食品药品监察大队办公室工作人员:“嗯,因为没来么,早上去了(乡下),都没来。”
       记者:“监察队有几个人,都去了哪些地方下乡?”
       山阳县食品药品监察大队办公室工作人员:“我说不清了。”
       而在山阳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,纪检组长却说张队长下乡了。
       山阳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纪检组长宁启川:“张队长下乡去了。”
       记者:“为啥张队长说开会去了?”
       山阳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纪检组长宁启川:“是不是一听你们来了吓得...药品监管这个出现纰漏,应该说市场监管中很正常一个事情,对不对,咱出了这个问题想办法把这个漏洞堵住。”

3、记者再次暗访时 ,药店称接到通知有记者暗访

29日下午,记者再次来到了悦康医药店,正当记者在拍照时,一名自称是药店工作人员上前询问,记者称只是拍摄楼上超市,但这名工作人员言语中透露出,已经接到电话有记者暗访,但记者始终未表明身份。让人感到蹊跷的是,当天记者一直未向药店亮明身份,只是在相关部门采访时表明了身份,为何药店的人员会提前知道有记者暗访?

——山阳悦康医药销售人员与记者对话

山阳县悦康医药销售人员:“做啥,你做啥呢?成天这个来拍照那个来拍照。”
       记者:“谁拍照了?”
       山阳县悦康医药销售人员:“今天(记者)都来拍照了,做啥呢你来?”

4、最新调查报道

目前,食药监部门已将涉事药店的5个种类处方药查扣。

“这个事我们下来会进行调查,如果执法部门有人暗中通报药店,我们会根据相关处理条例严肃查处。”8月31日上午,宁启川称,对于这件事情,这家药店当初是以诊所名义批复的,诊所可以售卖相关药品。药店不看处方单据售卖处方药已经违规,,他们已安排了山阳县食品药品监察大队进行相关调查。

涉事药店无法提供药品随货单

8月31日下午,山阳县食品药品监察大队队长张婉称,“调查了药店,通过扫描药品的电子监管码,发现有5种药品共44盒处方药品流向是北京地区,而药店无法提供药品随货单,我们依法进行了查扣,将作出进一步处理。”这位负责人介绍,每一种药品都有随货单和电子监管码,这就好比是公民的户口簿和身份证一样,通过检查发现这批药品确实流向有问题,也没有随货单。

张婉称,如果药店在规定时间不能提供随货单或者说明药品的来源,他们将按照有关处理办法,对药店进行2到5倍的处罚,并责令药店进行整改。他们将根据进一步的调查结果作出严格处理。


一系列的信息采集(时间、地点),为每件商品增加了“指纹”信息,使得每件产品都变为“孤品”,从而使得这些采集信息成为了商品防伪信息。苏州巴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互联网标签技术实现了“一物一码”,在每个药品盒上加上二维码,这样每个药品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。消费者只需要扫描盒上的二维码,就能查看到药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所有追溯信息。

一物一码是防伪追溯的基础,通过一物一码建立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网上质量溯源体系,从药品生产开始,药品的安全质量、包装,流通到哪里出售,一物一码记录了生产、包装、运输、到门店、销售等全程地点与时间信息。根据不同的信息权限,生产企业、食品药监局、物流、门店及消费者扫码,分别可以展示和记录不同的信息内容,以实现药品来源网上或手机APP查证与去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