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上最严!超市涂改食品生产日期造假,被罚102万元

2016-06-23

当前位置: 首页 / 新闻动态 / 行业新闻

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某超市负责人张某怎么也没想到,涂改生产日期重新喷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,竟收到达百万元的高额罚单。而此张罚单,也是新修订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实施以来,平凉市开出的首张高额罚单。

今年元旦假日期间,平凉市静宁县食品药品安全“12331”投诉举报平台接到群众举报,投诉有人在某公司库房内将过期饮料重新打码进行制假。接到举报后,该县立即启动假日值班食品安全重大案件办理联动机制,出动执法人员紧急赶赴现场。经调查,当事人组织6名工人将过期盒装饮料回收,经过重新打印生产日期后,伪造成“合格”食品准备售卖。在对制假现场进行摄像取证后,该县执法人员对库房内的涉案物品进行清点扣押,共扣押涉案盒装饮料64150盒,货值金额64150元。

新《食品安全法》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该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,禁止生产经营“标注虚假生产日期、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、食品添加剂”;第一百二十四条“违法生产经营食品、食品添加剂,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,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”。据此,静宁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依法对张某作出了“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、生产经营的工具、设备、原料等物品,并处以102万元”的严厉处罚。

“这是新修订的《食品安全法》颁布实施以来,平凉市开具的首张巨额罚单!”平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人介绍。


一系列的信息采集(时间、地点),为每件商品增加了“指纹”信息,使得每件产品都变为“孤品”,从而使得这些采集信息成为了商品防伪信息。苏州巴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“一物一码”,在每个食品的包装袋上加上二维码,这样每个食品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。消费者只需要扫描包装袋上的二维码,就能查看到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所有追溯信息。

一物一码是防伪追溯的基础,通过一物一码建立覆盖食品全生命周期的网上质量溯源体系,从食品生产开始,食品的安全质量、包装,流通到哪里出售,一物一码记录了生产、包装、运输、到门店、销售等全程地点与时间信息。根据不同的信息权限,生产企业、食品药监局、物流、门店及消费者扫码,分别可以展示和记录不同的信息内容,以实现食品来源网上或手机APP查证与去向追溯。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,可根据产品的条码进行查询追溯,及时准确的进行产品追溯并召回处理,最大限度的降低召回成本,避免照成企业更大的损失。